
微信AI搜索被指"强行开盒" 腾讯回应:仅整合公开信息
近日,微信AI搜索功能因将用户姓名自动转换为超链接被质疑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腾讯方面回应称,该功能仅整合公开信息,不涉及用户隐私。
新闻概述
微信近期推出的AI搜索功能因自动识别文本中的人名并将其转换为可点击超链接,被用户质疑存在"强行开盒"行为。该功能上线后迅速引发争议,不少用户担心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公开和链接。对此,腾讯公司回应称,该功能仅整合网络上已有的公开信息,并未获取或泄露用户隐私。
详细内容
据了解,微信AI搜索功能是微信近期推出的一项智能搜索服务,用户在聊天或浏览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识别文本中的人名,并将其转换为可点击的超链接。点击后,用户可以查看与该人名相关的公开信息,如社交媒体账号、新闻报道等。
多位用户反映,该功能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自动将聊天记录中的姓名转换为链接,存在隐私泄露风险。有用户表示,即使是私人聊天中的提及,系统也会进行识别和链接,这让他们感到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腾讯公司对此回应称,微信AI搜索功能仅整合互联网上已有的公开信息,不会获取用户的私人聊天内容或非公开信息。腾讯强调,该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并非有意侵犯用户隐私。
影响分析
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平衡的广泛讨论。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为用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明确告知用户信息收集使用的目的和范围。如果微信AI搜索确实仅使用公开信息,且已向用户明确说明功能用途,则可能不构成违法;但如果未经用户同意就自动识别和链接私人聊天内容,则可能存在合规风险。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越来越多。专家建议,企业在开发类似功能时,应当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采取更加透明的信息处理方式,并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
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了解各类应用的功能设置,合理管理自己的隐私权限。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AI技术应用中隐私保护问题的监管,制定更加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促进技术发展与隐私保护的平衡。